建德从1982年开始推广草莓种植,经过40年的发展,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“中国草莓之乡”,“建德草莓”也被评为浙江省农业名牌产品、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。
据统计,建德现有莓农5330户、13660人。他们不但在建德本地种,更是在全国27个省种了7.5万亩的草莓田,总产值超40亿元。草莓成为了建德人的致富.
△杭州市建德市莓农 李建伟、 吴建春
Part.1 从10亩到200亩
李建伟和吴芳祥是杭州沃农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联合创始人。舅舅李建伟是建德最早种草莓的一批农民,外甥吴芳祥从小耳濡目染,毕业后毫不犹豫地加入家族事业。
10亩、20亩、30亩、100亩……时间一年一年过去,家族的草莓田也越来越大。
2021年6月西乡草莓园建成,舅甥俩一口气承包了其中的130亩,将家族草莓地总面积推向了200亩的新高度。
他们要大干一场,不但种了传统草莓品种“红颜”“越秀”“雪兔”,还拿15亩地试水新品种“建德红”。
同年11月15日,“建德红”头茬成熟上市,比“红颜”早了20天,而且口感好,颜色鲜艳。“建德红”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,就是能连续开花,每亩效益比一般草莓至少翻一番。
“最贵的时候售价高达108元/斤,也挡不住消费者的热情。”半个月后,他们就决定,来年要多种一些“建德红”。
三八妇女节,吴芳祥送走当天最后一波体验采摘草莓的客人,顾不上休息,转身就钻进隔壁的育苗大棚。育苗成功与否,直接关系着这一年的收入。
小苗们长势很好,翠绿挺拔,已经可以移栽到大田里分苗了。他兴奋地朝舅舅李建伟眨巴眼睛,挡开不断从额头滴下的汗水。
“今年又是一场大丰收”。
Part.2 “标准地”成就“草莓共富”
李建伟和吴芳祥的成功扩产,除了得益于“建德红”,建德政府着力打造的草莓“标准地”农业模式更是功不可没。
“标准地”的核心是村集体统一流转土地,建立“政府主导、国企主建、镇村主管、市场主体经营”的产业共富模式。
△草莓“标准地”
通过草莓“标准地”建设可实现多方共同受益。
国企获得了优质资产,村集体通过收益分成获得稳定的经营性收入,村民们也能在家门口获得新的工作机会。统一农业设施和技术指导,降低了新农户种植草莓的门槛,降低了风险。建德的草莓产业得到有规划性地快速扩面发展。
△草莓大棚内部
以大同镇西乡草莓园为例,园区的200余亩大棚以2000元/亩的价格出租给种植户,较传统土地租赁亩均增收1500元。劳村村村集体当年增收30多万元,村民们受雇草莓管培、采收包装,很多人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。
而对种植户来说,完善的基础设施可以“拎包入种”,省下的这笔钱可以投入到产品开发上去。
目前,建德已经建成1300余亩的草莓“标准地”,为村集体创收约250万元/年,村民、大户参与到草莓共富产业的热情高涨。
建德市农业农村局表示,今年将再新建3760亩草莓“标准地”,为后续全产业链提质发展奠定基础。建德政府以“店小二”般的服务理念吸引农业大户,扫清草莓种植前期的繁琐障碍,让大户们把资金、精力使在刀刃上,实现企业、村集体和农民共赢共富。